KIT70 | 哥大转学:摘得藤校桂冠!从Top40到哥大,她如何在转学中实现逆袭?
本期KIT采访对象来自三士渡2022-23Fall转学学员的S同学,从波士顿大学大二转大三喜获哥伦比亚大学录取。
在传闻压分严重的BU,S同学大一大二两年依然坚挺地保持着4.0的高GPA。同时S同学还拥有一段与众不同的大学就读经历——上完大一后选择GAP了一年去创业,成为一家健康海鲜零食品牌的开拓者。
转学申请中,在三士渡导师的建议和帮助下,S同学通过将实践活动和人文精神相结合,向招生官展示了一个充满爱心、行动力超强的申请形象。
今天菌菌采访了S同学带来最新的录取经历分享,一起来看看吧~
S同学翠录档案
# 申请背景:
美高GPA4.06/大学GPA4.0
6门AP4分及以上/标化未提交
申请传媒/经济专业方向
# 主要奖项:
波士顿大学The Dean's List
中国创新产品大赛 Golden Goods Award
2021年天猫食品新创品牌Top 100
# 主要活动:
创立并经营海鲜零食
可持续海洋联盟志愿者
波士顿大学CSSA志愿者
流浪动物志愿者
舞蹈社团编导
“
为何想要转学?
转学的理由大致有三个方面:一是想弥补本科新生申请季的遗憾;二是说实话对藤校有一定的情结;三是BU的专业比较偏Practical,我发现我还是对理论比较感兴趣。
我高中在美高读了3年,其实第一次新生申请的时候自身条件也还可以,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提前做好Research,对美本申请一无所知。
我当时非常相信签约的中介,当中介和我说ED只能申上波士顿大学,往上的大学基本都够不到的时候,我就按照她说的做了。
因为自己没去研究,我当时连有ED2这个选项都不知道。所以我的新生申请季很轻松,12月份就拿到BU offer了。没能试试申请其它喜欢的大学,归根究底还是有很多遗憾的。
其次,我自己有亲戚在藤校读书,在小时候她就和我分享过她的学习生活经历,以及藤校的资源人脉,让我对爬藤有了那么一点的执着。所以就想转学冲刺一下,就当刮彩票看看能不能进。
最后一点在BU上学的一年多,我逐渐意识到我的专业课程体系大多都偏实践的,和我想追求的学术学习有点差距。
BU本身课程设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,很多专业课的目的都是训练我们的工作技能,教授都是在行业里有资深经验的Part Time授课。当然对于职业规划清晰的同学们来说,BU是非常不错的。
“
如何确定申请方向的?
围绕申请方向做了哪些活动?
在和规划导师聊之前,由于我有一段创业经历所以一直想申经济专业。但是规划导师以他多年来的经验,建议我可以把经济排在第二位然后主申传媒,因为经济专业竞争太激烈了。
当时我不太了解申请数据,就是对自己很自信哈哈,但是后来想想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,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
确认专业后,我便将以前做过的活动和规划导师一起整理了一遍,导师认为我的活动大多数都偏实践,所以希望转学申请中可以参加一些理论导向的活动。比如写公众号文章,报名Coursera上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,获得结业证书等等。
我在大学还有一段创业经历,创业的产品是一款豆腐鱼酥,原料豆腐鱼是可持续性原料。规划导师也建议我写一些文章来科普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,联合家乡当地旅游业做一些营销推广。
我觉得导师给我的形象规划最特别的一点是,在基于商业的基础下,挖掘出了我的产品可持续性发展的点,并且通过各种活动来放大这个点。让我的Profile看起来不仅仅只是个为了利益的商人,而是与社会情怀、人文精神挂钩上,这正是美国招生官希望看到的。
“
可以分享下你的创业经历吗?
20年疫情的时候,我家乡的豆腐鱼因缺乏销售渠道而泛滥,我和姐姐就想到利用豆腐鱼为原料,来制作一种高蛋白低脂、适合健身人士的海鲜小零食。
因为姐姐有投行工作的经历,拉到了一些融资,帮我们解决了创业的资金问题。豆腐鱼是一种软骨无刺的鱼,我们通过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学院联合研发,利用真空低温脱水的健康工艺把它做成了豆腐鱼酥,我们也成为这个产品的开拓者。
因为创业比较忙,所以我大一读完申请GAP了一年。从2020年到现在,我主要负责线上营销,在淘宝和抖音这两个平台上进行销售。
从最一开始的店铺设计、产品上线、日常销售、大促节日活动、以及建立BD team和各大达人主播比如李佳琪、罗永浩等进行直播带货合作,也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。
“
可以分享下文书的创作过程吗?
说到文书,和文书导师合作也是一段很轻松很满意的过程。因为导师一直在申请群里,平时对我做的活动以及我的性格都比较熟悉,所以沟通起来就像朋友。
很快我们就确定了文书方向,主要围绕创业经历+可持续性发展愿景来写。我会写好初稿发给她看,她给出一些General的建议回给我,我再改第二版给她,然后她再修改。
转学主要就是Why Transfer、Why School 和一些其他School Specific的问题。我觉得对我来说Why Transfer最难写,因为我写的比较空洞,比如BU课程设置比较实践,想要转学更注重理论学习的学校,但是听起来就很虚。
后来文书导师聊,就想到自己创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,其实和自己想研究的一些理论最根本的原则是相同的,通过结合自己亲身经验的反思,听起来就比较有说服力。
Why School和School Specific的问题就要靠大家自己做School Research,一定是要对学校的课程设置、知名教授、校园特色等方面很熟悉。
“
三士渡为申请提供了哪些帮助?
合作过程中有没有深刻印象的事?
大部分帮助之前也基本提到了,我简单概括一下我认为三士渡相比起其他机构特别的地方!
首先,在签约之后匹配导师的环节中,会给你很多选择。你可以先看老师的简历,再和老师语音一一沟通,最后再选择和哪位老师合作。
其次,三士渡的资源很强,有很多专项导师。比如,我当时做学校Research的时候有些问题网上搜不到,想问本校的学长学姐,班主任也是半天之内,就推给了我一个哥大在读的同学微信帮我答疑。
最后,我觉得三士渡的老师们很负责。在哥大出最终结果前,招生官有单独发给我一封邮件。说他们招生团队将在周五进行最终轮投票,决定录不录取我,问了一些他对我Profile的困惑,并让我写一封Brief Statement回答他的困惑,他方便在周五的时候带到Committee上和其他招生官分享。
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是周二下午,我又激动又有点害怕,我知道我进了最终轮,也意识到这个Statement格外重要。
我那天下午写完后,晚上就发给规划导师和文书导师看,他们第一时间和我电话开了个会,说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。我急忙修改后再发给文书导师,第二天周三早上起来就收到了导师润色过后的版本,然后马上就发给了招生官。
我觉得这个过程配合地非常顺利也很及时,而且也很暖心,就感觉有一个团队在你身后随时准备着,应对着任何突发状况。
“
对未来的申请者们有什么建议?
我个人经历转学之后总结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如果重来一遍,我肯定是希望自己在大一就申请转学,因为我觉得大二的名额确实比大一少很多,而且后面保持高GPA的压力也是更大的。
其次教授推荐信还是很重要的,我根据规划导师的建议,每隔两个礼拜就找教授Office Hour唠唠嗑,聊聊自己的近况和想法等等,这样教授才能写出有内容的推荐信。
在活动方面,可以尽早和规划老师头脑风暴,找出自己活动的闪光点。哪怕自己没有想法,我觉得高频地和有经验的导师聊聊,也一定会有灵感的闪现。
最后想和朋友们说如果有想冲刺地学校,一定要冲,不要留遗憾!万一刮彩票就中了呢?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