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
本期KIT采访对象来自三士渡2024-25Fall美本新生L同学,本申请季成功斩获康奈尔大学、伯克利、北卡、南加大、瓦萨学院等众多美国名校录取。
早申阶段,L同学意外收到了康奈尔的"Defer"通知。
面对挫折,她没有慌乱,而是选择在RD阶段用一份"惊艳的作品集"扭转了局面,更是创造了她所在高中建校以来首枚康奈尔、甚至是首枚藤校录取的辉煌纪录!
今天菌菌采访了L同学带来最新录取经历分享,比如Defer之后可以做哪些补救措施?作品集应该如何准备?对活动规划有哪些心得体会?一起来看看吧~
L同学翠录档案
# 申请背景:
SAT1550 | 托福110+
南京某民办国际部,AP体系
申请艺术方向
# 主要活动和奖项:
📚 校刊美术编辑创始人
🖼️ 苏富比艺术夏校
🎬 国际电影节最佳学生导演奖
📑 艺术疗愈科研论文发表
🌊 流动艺术组织创始人
👩女性线上美术馆策展人
"
作为高中第一枚藤校录取,
你认为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哪儿?
在申请季中,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是:"该如何让招生官记住我?"
我认为,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是你做了多少事,而是你如何整合你所做的一切,构建出一个鲜明而统一的个人形象。
构建统一的申请形象,也不意味着你只能做一件事,而是要让你所做的事情之间有逻辑、有连贯性。
对我来说,我的申请形象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:艺术、女性主义、心理学。
这三个词看似属于不同的领域,但其实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。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对世界的理解方式,也是我在高中阶段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。
我认为我的独特之处,就是在这些方向上一直持续着有深度、有思考的投入。
我的每一个项目虽然形式不同(策展、写作、游戏设计、摄影等),但它们都遵循着相同的价值观:用艺术去表达、连接、疗愈、倡导。
"
如何对艺术产生兴趣的?
围绕艺术方向做了哪些活动?
我对艺术的热爱,是从AP艺术史课上的一件作品开始的。那天我们学习的是克里斯托夫与珍妮·克劳德的《The Gates》,一件在纽约中央公园中呈现的大地艺术。
橙红色的布帘被悬挂在冬日光秃的树木之间,既像是城市空间中的装饰,又像是通往内心世界的一道道门。
我被这件作品深深打动,第一次意识到:原来艺术不只是挂在墙上的画,它是公共空间的介入,是社会议题的表达,是情绪的转译,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。
从那一刻开始,我不再将艺术视为一个"兴趣"或"特长",而是把它当作我自己的语言。
我开始主动寻找艺术与其他学科、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,开始用艺术去表达我对世界的感受,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"艺术为主线、社会议题为副线"的申请形象。
我发起的"Art Ripple Square"项目,是我尝试将艺术带入公共空间的一次实践。我们在咖啡馆、办公室、公园开展流动展览,邀请观众参与互动装置,收集他们的情绪反馈。我负责从策展到设计、从文本撰写到网站搭建的各个环节。
这个项目不仅是艺术表达,更承载了我的社会责任感。我们特别关注边缘群体的艺术创作,比如自闭症艺术家、精神障碍者的作品。
通过线上展览和线下工作坊,我们试图打破"正常"与"不正常"的界限,重新思考什么是"表达的权利"。
"
如何通过活动来传达"女性主义"?
我一直在思考:作为一个年轻女性,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,我能做什么?我能说什么?我能创造什么?
在这个想法的启发下,我联合十几位三士渡的小伙伴,设计了一套以《红楼梦》为灵感的原创卡牌游戏,邀请玩家走进人物命运,并大胆"重写"它们。
游戏中的所有人物都可以有一个新的人生,而不是被封建价值观绑架。
在这里,宝钗不再是"温柔贤惠"的代名词,而是可以出走、写诗、为自己而活的独立个体;探春也能不再是"能干妹妹",而是改革的决策者。
我们用游戏设计的方式,让原本被困在传统命运中的女性角色,有了重新定义自己的可能。
这个项目的意义远远超出了"创意"两个字,它是我对女性命运的再想象,是一次"叙事权"的回收。
通过游戏规则的设定,我们挑战传统的价值观,鼓励玩家思考:如果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,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?
此外,我在《Rhapsody》文艺刊中也推动了多个女性主义栏目。我们讨论"凝视"的问题、探讨女性在文学与摄影中的表达边界,开设了"她说"专栏,邀请校内外女性创作者分享她们的故事。
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: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行动。
"
如何确定选校的?
被Defer之后做了哪些措施?
选校是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而不仅仅是根据排名或名气来决定。
康奈尔大学之所以成为我的ED,是因为我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它的艺术学院有非常强的跨学科资源,同时也重视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,这与我"艺术+心理"的申请形象非常契合。
其实康奈尔并不是一开始就录取我的。我ED的时候被Defer了,说实话那一刻还是挺失落的,毕竟我真的很喜欢这所学校。
冷静下来后,我立刻和导师们复盘了申请材料,大家发现我的作品集虽然内容丰富,但创作过程展示略显不足,于是我做了一个新的Sketch,把每一件作品的灵感来源、媒介选择、创作过程都详细整理出来,作为补充材料发给学校。
在文书老师的指导下,我写了一封Loveletter,更新了我比赛、课外活动的进展,还有我对Cornell艺术学院的进一步理解和热爱。
这封信既是一封解释,也是一封真诚的再表达。我只是希望招生官能看到,我没有停下,我一直在努力靠近他们。
最终,在 RD放榜那天,我收到了康奈尔的录取。这次真的特别特别开心,也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。
所以在选择学校时,建议大家深入去了解每个学校。找到与自己专业方向和个人兴趣契合的学校,能够大大提升你的申请成功率。
"
对作品集准备有什么建议?
作品集是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件作品背后都应有一个故事、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探索意图。
不要仅仅追求"画得好看",而要关注"画得有话可说"。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,你在创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思考、情感和个性。
当初看到康奈尔有7个命题作品真的吓哭...但后来经过打磨我总共准备了17个作品,包含7个命题和10个自由创作。
在制作作品集时,可以注意以下几点:
✅作品集开始前做好调研:康奈尔的命题作品非常的抽象,比如那道关于"边缘与中心"的题,我查了很多天资料都没思路,后来偶然翻到一本老照片摄影集,最终才找到个体记忆与集体叙事这个主题。
✅越早开始越好:千万别等到高三,艺术构思还有技法训练真的需要发酵期!越早准备调研,作品集就可以越有深度,同时材料也会越丰富。
✅选择多样性:展示不同媒介和风格的作品,让招生官看到你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能力。
✅注重深度:选取几件能够充分体现你创作思想的作品,附上详细的创作背景介绍,讲述你为何选择这个主题、使用了什么样的技法。
"
为何选择三士渡?
三士渡为申请提供了哪些帮助?
选择三士渡的原因,源于我在他们公众号上看到许多学生真实的分享与成功案例。这些分享让我感受到,三士渡不仅是一个升学机构,更是一个倾听梦想、陪伴成长的地方。
三士渡对我的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:
✅规划团队
在规划方面,我的主策略老师让我明确了申请形象的核心结构:以艺术为主线,辅以女性主义和心理学两个副线。
这种结构性的构建让我在整个申请过程中,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方向感。她还为我牵线搭桥,认识了三士渡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伴。
我还有另外一位规划执行老师,她是我在艺术申请路上的引导者。不仅建议我创建个人艺术博客,提升我的艺术表达能力,还推荐了大量书单和研究资源,让我开阔了视野。
✅文书团队
我的主文书老师有一种将生活写成诗的能力,每次我们聊生活中的小片段,她总能挖掘出最打动人的细节。
在她的引导下,我们的文书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在一遍遍推敲雕琢中逐渐成型。通过反复的讨论与修改,我逐渐找到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。
还有另一位文书老师则帮助我的补充文书部分。她教我如何用逻辑清晰、情感真挚的方式展开叙述,提炼活动经历中的核心价值。
✅细节服务
我的行政老师,负责每一个细节的管理。从材料提交表格到申请系统填写,她都帮我逐项核对。她的细心与耐心,让我在紧张的申请过程中感到无比安心。
✅面试准备
老师们为我安排了Initial View的模拟面试,我共进行了三轮训练。
在真正的面试中,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指导所带来的巨大帮助。我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问题,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,展现出对艺术的热情与理解。
"
对未来的申请者有什么建议?
✅尽早解决标化考试
在申请过程中,标化考试如TOEFL和SAT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挑战。
我在高二前就考完了这两项考试,这为我后来的申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高三的时间大部分可以用来准备作品集和文书,而不必在考试的压力下苦苦挣扎。
✅为小文书总结出写作公式
由于我申请的学校很多,总结出小文书公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。
小文书一般分为Why Major, Why School, Community 这几类,我会给每一类总结一个需要用到的素材和内容,这样每一个学校都可以用,甚至有的给A学校的文书修改一下就可以用在B学校上了。
申请季是一段非常特别的旅程。在这段路上,你会感到焦虑,也会感到孤独;你会经历拒绝,但也会逐渐更深入地理解自己。
我最终的建议是:你不需要成为一个"完美"的申请者,只需要成为那个最真实、最有热忱的自己。